“上海名媛拼单”如果不“拼”就是真名媛了吗?
2020-10-16 00:19:36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“上海名媛拼单群”火了,不是偶然火起来的,是营销高手所为,这事不细说了。

今天想谈谈网友对这件事的评论,因为有点跑偏。

跑偏的点,在于网友批判的焦点,事情发酵了几天了,但是几乎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了“拼”这个点上。

当然,这也是此营销事件能火爆的根本原因,营造了一个错位感。

什么叫错位感?

一句话说,就是狗咬人不是新闻,但是人咬狗就是新闻。

比如走红一时的农民歌手大衣哥,他唱歌比较好听,但是从专业角度来看,最多也就给7分吧,他和杨洪基老师同台合作过,杨洪基老师作为歌唱家对他的演唱进行稍稍点播,进步就很明显,但是大衣哥却比杨洪基老师红多了。

为啥?

就是错位感。

一个穿着军大衣的农民,却能唱出7分,了不起!

这也正是大衣哥一炮走红的根源,如果他当年上星光大道穿的是西装革履,不强调自己的农民身份呢,可能就直接过不了第一轮了。

要说唱歌过7分,快手上一抓一把,比如陆小夕、蓝青,这些人也都有上百万粉丝,但是都没有本亮大叔火,本亮大叔有1700万粉丝,他唱歌真的比蓝青老师专业吗?

不见得。

但是他就是以种地农民身份出现,大家本身期待很低,甚至期待着你跑掉,结果本亮大叔开嗓脆,一下就把这种错位感给表现出来了。

单纯的爱马仕包、宝格丽酒店、丽思卡尔顿下午茶,怎么都不会成为舆论的传播焦点,真正引爆传播的点是什么?

就是“拼”!

“名媛”这种高端词,和“拼”这种五环外的下沉词一对比,错位感出来了,传播点有了。

通过网友的声讨和嘲讽,似乎所谓的“名媛”是因为“拼”这个词才漏了怯,似乎“拼”成了整个事情的原罪。

那么,我们设想一下,把“拼”这个因素暂且去掉。

那么原本热闹的故事就变成了,有一个群,群里有几百号人,这几百号人每个人每天晒自己的生活:一个人住宝格丽、一个人背爱马仕、一个人去喝丽思卡尔顿下午茶、一个人租法拉利……

所有的事都变成了一个人。

这下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嘲笑的点了,恐怕可能差不多有很多人还会对这种生活有一点小羡慕。

那么,这些人就成为真名媛了吗?

对不起,不是的。

以上这些人设发在朋友圈,最多也就是营造出一个中低端外围的形象,你回想一下,你见过哪些名媛天天忙着晒这些?

这些可以说,纯粹是压根没接触过名媛阶层生活状态的下层土鳖自己意淫出来的,这些压根不是名媛的符号。

以前有个故事,讲两个庄稼汉在田里干活,就讨论:

庄稼汉A:你说皇帝得非常有钱吧。

庄稼汉B:噫!那还用说!

庄稼汉A:那你说皇帝得用什么样的锄头?

庄稼汉B:那还用说,还不都得是纯金的!

其实“上海名媛拼单群”里这群姑娘,就和这两位老汉一样,他们组织了一帮人凑了些钱,打造了一柄纯金锄头,精致拍照、修图,然后发在朋友圈,希望迎来一波赞叹:噫!俺类个娘啊!你咋和皇上一样有钱嘞?

对,她们发布完之后会有一帮同为土鳖的人点赞评论,认为她们拿着金锄头真的成为了皇亲国戚阶层。

但是,你想象一下,某天皇上真的看到这条朋友圈,会有啥反应?

土鳖!

这种意淫是比较普遍的,前几个月有一部电视剧很火,叫《三十而已》,我没看,不过我刷知乎的时候刷到一个问题,就是讨论背个爱马仕包就能挤进上层太太圈吗?

原来是剧中编剧设定,顾佳买了爱马仕配货包,一句挤进上层太太圈,很多观众对这个情节津津乐道、垂涎三十尺。

不知道电视剧里还有没有类似情节,不过从这个情节可以窥见,这位编剧的无知和意淫。

攀比是每个阶层的人都会干的事,小时候比成绩、大学比衣服、工作了比薪资、酒桌上比酒量、结婚了比孩子、老了比健康、死了还得比墓地,攀比是每个阶层都会干的事,甚至是分手了以后都要比,那首国民老歌不是这样唱吗:只要我过得比你好,过得比你好……

哈?唱错了?无所谓,不管谁比谁吧,反正总要分出个高低来。

你想想一下,一个白领程序员,会闲得无聊跑到工地和搬砖民工比收入从而获得优越感吗?

所以,这些所谓的“名媛”,天天拼单跑丽思卡尔顿发个下午茶,你是比你身边的人好像过得高级一点了,但是你就真的成为名媛了?

晒下午茶这事,本身就暴露了层次好吧?

或许她们也根本就没想成为名媛,只是想成为身边苦逼小白领眼中的女神。

那么,我们再回过头来设想一下,名媛们会在乎在哪里喝了一顿什么样的下午茶吗?

相信我,永远不会。

首先有一点得明确,就是像爱马仕包、宝格丽酒店、丽思卡尔顿下午茶,这些纯粹是明码标价的商品,只要你勤俭一点,没有什么遥不可及的。

欧亨利有本小说讲的差不多就是这样一个故事。

时间久远,记不很真切了,大意是女主是餐厅服务员,每年都会精打细算节省出来一笔钱,租华丽服装、名贵珠宝、住五星酒店,享受几天上流社会生活,等钱花完了,再回去继续工作。

有一年在五星酒店碰到一位绅士,不是土豪劣绅的绅,是真的像绅士的绅士,他们度过了美好的一天,就在姑娘要坠入爱河的时候,那位绅士表露了心迹:其实我不是土豪,我也是每年攒钱来感受几天上流社会的生活,我知道你也是,因为你的贷款就是我给你办的。

欧亨利总是给底层劳动人民艰难的生活中留有一抹温情,结尾处他们俩约定下周约会,不过是属于他们阶层的正常约会。

上层社会不会相互攀比去哪哪喝下午茶了,这都是明码标价的商品,况且又不是那么贵,没什么好攀比的,要比,就得攀比点不一样的。

什么不一样?

花钱买不到。

比如去年有个新闻,就是紫禁城里的大G,你看,大G你买得起,紫禁城你也进得去,但是这两件事连起来,你还行吗?

你不行吧,我行!

玩得就是得不到。

另外,上层社会的名媛都那么有钱了,天天晒个自己住宝格丽,还得对着镜子咔咔一顿自拍发朋友圈,这不脑子有泡吗,你想想,这是不是外围才会干的事?

上层名媛主要是比自家房子吧,当然,肯定不是比你住汤臣一品我住星河湾,人家得比,我住西山,这不是花钱的事,比的是个身份,比的是个买不着。

再降一阶,怎么也得比个不一样吧,这个层面的人主要比个独一份。

你看,现在很多商人在给官员送礼的时候,钱已经不好使了,没意思,俗,现在什么好使?

艺术品!

很多大人物,你送钱不好使,但是你搞一张张大千的虾、徐悲鸿的马,就好使,你看王健林有钱吧,但是鲁豫去采访他的时候,他没有给鲁豫打开保险柜展示下他有多少金条吧,也没打开银行卡让鲁豫数有几个零吧,他展示了什么?

他展示了他一屋子的字画!

到这个层面,他们已经不比钱了,没意思,俗,玩得就是你买不到。

你再有钱,这《溪山行旅图》就一份,在我这,你再多钱有个毛用,老子不卖!

试想一下,有俩人,都很有钱,一个人家里用金砖搞了四面墙,另一位在墙上挂了一副毕加索,你会觉得谁更富有呢?

这就是为什么富人们都愿意去拍卖艺术品,为什么一副达芬奇能拍出几个亿,为什么画家死了以后作品才值钱呀?

稀有,不可再生!

对于名媛们,他们也喝下午茶,但是绝不会攀比在哪喝下午茶,她们会怎么攀比?

她们会攀比,是和谁喝的下午茶。

上层人玩什么?组局!

为什么上层人总愿意请客,其实请的不是饭,而是客,你能邀请到谁,这很重要,比喝什么年份的茅台酒更重要。

比如说,北京亮你咬咬牙也能上去,但是你上去,就是拍个菜,别人上去呢,一桌子坐着部委的大员、上海的道台、江浙的富商、当红电视剧的主演,你看,哪个局更像是高端局呢?

英剧有一部《唐顿庄园》,很有意思,讲的啥呢,就是贵族罗伯特一家每天在自家庄园请客的故事,天天如此,乐此不疲。

整部剧的高潮被拍成了电影,就是英国女王到他们庄园吃饭。

这是贵族,这才是攀比,比的不是硬件,而是人脉!

所以,再回过头来看看上海拼单的“名媛”们,就算是凭他们的经济实力,可以不拼了,可以支付宝格丽、丽思卡尔顿了,又能怎么样呢?

充其量只是个有钱的土鳖。

有些东西,是永远拼不来的。

拼命或许有用,比如刘邦、朱元璋……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